1. 中国辩护人首页
  2. 法律应用
  3. 刑法
  4. 犯罪
  5. 犯罪形态

犯罪预备的中止是否追究刑事责任

一、犯罪预备的中止是否追究刑事责任丨犯罪预备的中止是否追究刑事责任视具体情况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

犯罪预备的中止是否追究刑事责任犯罪中止是指在行为人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罪行为是属于刑法鼓励的行为,那么犯罪预备的中止会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呢?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犯罪预备的中止是否追究刑事责任

犯罪预备的中止是否追究刑事责任视具体情况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 【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四条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犯罪预备的构成条件

犯罪预备必须符合以下特征: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

(二)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这种准备活动在法律上主要规定为两种情况:

1、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

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杀伤、威胁被害人的各类凶器物品;用以伪造货币、票证、文印的各类器具材料;用以掩护犯罪活动、排除障碍物、销毁罪证的各类工具物品等。准备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装、购买、借用、骗取、窃取等。

2、为达到犯罪目的创造条件的行为。

主要指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创造条件的行为。如为实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现场、选择犯罪时机、探听被害人行踪、演习犯罪手段和技巧、拟定犯罪实施计划、寻找犯罪同伙等等。

从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对实施犯罪所起的作用来看,都是着手实施犯罪之前,准备犯罪的行为,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如果行为人仅仅将犯罪意图表露出来,而未进行犯罪的准备活动,那就不是犯罪预备。

依据《刑法》的规定,犯罪预备是为了实施犯罪行为而准备工具或制造犯罪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犯罪预备的行为,行为人不再为实行犯罪行为做准备,因此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读者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到中国辩护人进行咨询。

声明:
  1、本文是作者“蚂蚁食象”根据我国法律、法规、政府规章、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资料,我们将按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2、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110law.org/flyy/xingfa/fz/fzxt/37333.html
  3、严禁采集,违者必究!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中国辩护人特邀律师

1555-1555-19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mey@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