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辩护人首页
  2. 法律应用
  3. 刑法
  4. 刑罚运用
  5. 缓刑

如何认定适用缓刑后不致再危害社会

由于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可以参考的仅仅局限在犯罪情节,悔罪表现,是否具有法定的从轻、减轻条件,以及对被害方的赔偿,和交纳罚金上。完全凭审判当时的具体情况和法官的主观判断。这些情节确实是作为适用缓刑的重要依据,但却很难保证每……

如何认定适用缓刑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缓刑制度应该建立在犯罪分子缓刑后确实不在危害社会的基础之上,如果不能保证其不再危害社会,缓刑的价值就无法实现。不仅会进一步危害社会,更会损害法律的权威。所以说,犯罪分子适用缓刑后确实不再危害社会是缓刑适用的关键。虽然对犯罪分子是否会再危害社会还只能是一种主观上的判断,但并不是不可以有效控制,它是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来推测的,对此应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

由于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可以参考的仅仅局限在犯罪情节,悔罪表现,是否具有法定的从轻、减轻条件,以及对被害方的赔偿,和交纳罚金上。完全凭审判当时的具体情况和法官的主观判断。这些情节确实是作为适用缓刑的重要依据,但却很难保证每个案件都能达到准确适用缓刑,更难达到每个被适用缓刑的犯罪人都不再危害社会。这里存在的法外因素很多,如犯罪人为争取宽大处理,假装悔罪;其家属为了能对其适用缓刑,积极赔偿被害方;法官为了收取罚金,放宽缓刑适用的条件等等。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考虑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的同时,还要调查犯罪人犯罪前的一贯表现。任何犯罪都是犯罪人不良思想和不良行为在量上的积累达到质变的结果。因此,调查犯罪人犯罪前的表现,更有利于判断是否存在再犯的可能,是否不用羁押,放在社会监督、考察并履行相应义务就可以改造好。正可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古话过于绝对,但不无道理。

声明:
  1、本文是作者“江湖大白菜”根据我国法律、法规、政府规章、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资料,我们将按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2、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110law.org/flyy/xingfa/xfyy/hx/50633.html
  3、严禁采集,违者必究!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中国辩护人特邀律师

1555-1555-19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mey@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