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减刑假释案件应否执行回避丨申请减刑或者假释的,如果宣判人员与犯罪分子有利害关系的,宣判人员要执行回避。《关于审判人员在诉讼活动中执行回避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申请其……
在服刑的犯罪分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减刑或者假释的,而要减刑或者假释,需要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一肌是向人民法院申请,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批准减刑或者假释,那么减刑假释案件要不要执行回避?小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减刑假释案件应否执行回避
申请减刑或者假释的,如果宣判人员与犯罪分子有利害关系的,宣判人员要执行回避。
《关于审判人员在诉讼活动中执行回避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 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申请其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近亲属关系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的;
(四)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兄弟姐妹关系的;
(五)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
本规定所称近亲属,包括与审判人员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近姻亲关系的亲属。
第二条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发现审判人员违反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申请其回避:
(一)私下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的;
(二)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该案件的;
(三)索取、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的财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当事人及其受托人报销费用的;
(四)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的宴请,或者参加由其支付费用的各项活动的;
(五)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索取、接受当事人及其受托人在购买商品、装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给予的好处的;
(六)有其他不正当行为,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
二、假释期间犯罪会怎么样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假释人员在考验期要遵守的规定有: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要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假释人员在假释考验期内,要严格遵守以上规定,不能再触犯法律。如果假释人员有犯罪的,可以分为以下情形:
1、违反假释考验期规定,但尚未构成犯罪的
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假释犯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没有执行完毕的刑罚。
2、再犯新罪的
应当撤销假释,无论所犯的新罪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是重罪还是轻罪,都要撤销假释,对新罪作出判决,将新罪所判处的刑罚与前罪没有执行完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原则,重新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3、发现漏罪的
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实行数罪并罚。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执行回避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人民法院对申请减刑或者假释案件进行审查时,如果宣判人员如果与犯罪分子有利害关系的,适用执行回避的规定。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读者可以到中国辩护人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