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出判决书到法院怎么执行丨区分以下情况处理:1、判决生效后,被告自动履行的,履行后,判决确定的义务即完成,原告不需要到法院申请执行。这种情况下,法院不干预。2、被告没有自动履行,原告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法院会依法立案执行。这期间,被告自动履行判决确定的……
诉讼法院进行了判决后,已经出了判决书当事人就应该要找它来进一步的执行。但是很多人对具体的执行措施不太了解,也不知道执行的结果如何呈现出来,就想要弄清楚法院出判决书到法院怎么执行?小编做了有关介绍,你可以看一看。
法院出判决书到法院怎么执行
区分以下情况处理:
1、判决生效后,被告自动履行的,履行后,判决确定的义务即完成,原告不需要到法院申请执行。这种情况下,法院不干预。
2、被告没有自动履行,原告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法院会依法立案执行。这期间,被告自动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的,双方当事人告知法院后,法院会作结案处理,不需要给当事人材料。
3、法院立案执行后,被告通过法院转交款物的,由法院接收,然后转交原告。法院的接收手续就是法定的凭证。
民事诉讼执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执行的合法性原则
执行的合法性原则,是指执行活动应当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执行合法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首先,执行活动必须以法定的生效法律文书为依据,没有法律文书,或者法律文书没有生效的,或者生效的文书不属于法律规定的种类的,不能启动执行程序。其次,采取的执行措施不能超出法定的范围。执行人员采取执行措施时,必须符合《民事诉讼法》关于执行措施的规定。最后,执行活动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比如,执行人员在采取执行措施以前,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内履行义务,只有在其不履行的情况下才能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二)执行标的的有限原则
执行标的是指人民法院的执行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包括被执行人的财产和行为两个方面,但不包括被执行人的人身。
(三)兼顾被执行人利益原则
兼顾被执行人利益原则,是指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必须照顾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四)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结合,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中既要采取强制手段,又要对当事人多做思想教育工作以促使其自动履行。
(五)协助执行原则
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有关单位、个人协助执行的,应依法向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
法院出判决书后对方也不一定按照其中内容执行,如对方迟迟不执行将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关于法院出判决书到法院处理的具体内容,要是你并非很清楚的情况下就可以来中国辩护人找律师帮忙来处理解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