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辩护人首页
  2. 法律应用
  3. 刑法
  4. 刑法法律法规
  5. 刑法类别

近亲属犯包庇罪可减轻吗

近亲属犯包庇罪可减轻吗丨近亲属犯包庇罪可减轻处罚。你所谓的亲属拒证权应该是指法院不得强制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出庭作证的规定。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确有该规定。但是不能强制近亲属出庭作证与近亲属之间的窝藏包庇仍然构成犯罪完全是两码事。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

近亲属犯包庇罪可减轻吗亲属进行包庇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亲属去坐牢,所以在亲属犯罪之后很可能会对其进行包庇,那么这个时候会构成包庇罪吗,在处罚的时候是否可以减轻处罚?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近亲属犯包庇罪可减轻吗

近亲属犯包庇罪可减轻处罚。你所谓的亲属拒证权应该是指法院不得强制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出庭作证的规定。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确有该规定。但是不能强制近亲属出庭作证与近亲属之间的窝藏包庇仍然构成犯罪完全是两码事。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如果近亲属实施了窝藏、包庇的行为,仍然可能构成犯罪。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三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从亲亲相隐原则看窝藏、包庇罪

“亲亲相隐”原则自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后,延续至今。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第二,控告应相隐的亲属,要处刑;第三,对于谋反等重大犯罪以及亲属相犯的场合排除适用。笔者认为,当代立法也应重视这一原则。

首先,“亲亲相隐”原则的理论根基并未过时。在封建时期,以家庭伦理建构的社会关系占据着主导地位,此时“亲亲相隐”原则的核心无非是纲常伦理。在当下,虽然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传统的核心价值并未发生多少改变。其次,以家庭为纽带的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自秦朝设立户籍制度以来,以家庭为纽带的社会结构已经走向成熟并为后世所沿用。即使在当下,我国仍然以“户”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再次,“亲亲相隐”原则在域外得到很多国家的立法支持。

如何在《刑法》领域贯彻这一原则的精髓,确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封建社会确立的“亲亲相隐”原则中的“控告应相隐的亲属”,在现代社会中更多表现为道德的楷模(即“大义灭亲”之举),无入罪必要,当然不能处刑。我国《刑法》第310条窝藏、包庇罪的规定有时出现与“亲亲相隐”原则中“有罪相隐”存在冲突的情形,建议予以完善。对此,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相隐的亲属的处罚,原则上分为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两个层次。这主要是基于犯罪性质以及犯罪后是否能及时避免损失而作出的立法技术性考量。如对即时犯,犯罪分子在犯罪之后,其危害结果既已造成,并无继续实施犯罪危险的,此时对窝藏、包庇的近亲属完全可以适用“免除处罚”的规定。而对继续犯以及结果加重犯,在危害结果尚未发生之前,如得到及时通报,就能挽回损失的,此时其近亲属如没有及时配合,还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只能适用“减轻处罚”的规定。

对于犯罪分子实施的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国防利益的行为,不能免除近亲属窝藏、包庇罪的刑事责任。这主要是基于法益比较的考量。众所周知,传统《刑法》将法益分为国家法益、社会法益以及个人法益三个层次。如果单纯从类法益比较来说,国家法益高于一切,社会法益又高于个人法益。因此,对于危害国家安全以及国防利益的行为无豁免空间。再者,对于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由于针对的是不特定对象实施的犯罪,其危害范围以及危害结果往往难以估计,因而对隐匿该行为的近亲属也不能因适用“亲亲相隐”原则而免除刑事责任。

关于“近亲属”范围的界定。目前,关于“近亲属”的范围在我国规范性法律文件中规定并不一致。如《刑诉法》第108条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而《民法通则》中第17条规定的“近亲属”主要是指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笔者认为,由于《刑法》、刑诉法均属于刑事法领域的范畴,理应保持体系的协调。既然刑诉法已经就此问题设定了明确的范围,那么为了追诉方便,对《刑法》中的“近亲属”也应只限于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否则将会导致《刑法》与刑诉法范围出现冲突而无所适从的局面。

根据以上内容的相关的回答可以得出,如果对近亲属进行包庇的话,是可以减轻处罚的,并且会构成包庇罪,包庇罪并不会因为近亲属就不构成此犯罪,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您还有相关法律咨询可以致电中国辩护人在线律师解答。

中国辩护人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其他问题#
点击这儿#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中国辩护人#

声明:
  1、本文是作者“火锅汤泡饭”根据我国法律、法规、政府规章、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资料,我们将按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2、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110law.org/flyy/xingfa/xfflfg/xflb/57438.html
  3、严禁采集,违者必究!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中国辩护人特邀律师

1555-1555-19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mey@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