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职务侵占罪的非法占为己有丨“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同样为职务侵占罪的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何为“非法”,相对于合法而言,即所实施客观方面具有社会危害性。“占为已有”的“已有”是否仅指“自己、本人”,而不能包括“其他个人”或“他人”。扩张解释,是指……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那么如何理解职务侵占罪的非法占为己有呢?接下来小编为您答疑解惑。
如何理解职务侵占罪的非法占为己有
“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同样为职务侵占罪的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何为“非法”,相对于合法而言,即所实施客观方面具有社会危害性。
“占为已有”的“已有”是否仅指“自己、本人”,而不能包括“其他个人”或“他人”。扩张解释,是指刑法条文所采用的文字失于狭隘,不足以表明刑法的真实意义,于是扩张其意义,使其符合刑法的真实意义的解释方法。尽管在我国1997年修订后的新刑法典已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并取消类推制度的情况下,但绝不是就要因固守法条文字的一般含义而削弱刑法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与功能。由于语言文字的局限性和立法者的预见能力的有限性,许多新生犯罪现象不可能在固有的法条文字中包罗无遗。
我国《刑法》既具有公民人权的合法保障功能,又具有通过惩治犯罪,保护国家、社会和公民不受非法侵害的社会保护功能。如果在法律适用中只能对刑法条文作一般字面含义的理解,不难想像,在许多情况下势必发生的不利于实现刑法的社会保护功能的弊害。“占为已有”的“已”的字面含义并非专指“自己、本人”,将其扩张解释为“个人”,包含本人和他人,其逻辑连接点就是个体性,或者说,所强调的语义是“个体”,即强调单位、集体的财物不当转归个体占有的非法性,所以,这里的“已有”既不能包含自己,同时还包含第三人,但不能包含单位,尽管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转归其他单位所有存在着的社会危害性,因为“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语境中,单位与“已”既不是人的个体性上同质,也与罪状中的“单位”存在差异,倘若将“已”可以解释为包含单位,这就不是扩张解释,相反就成了类推解释,理应禁止之列。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如何理解职务侵占罪的非法占为己有”问题的内容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若您需要法律帮助,欢迎到中国辩护人咨询,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