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管辖是否有上诉权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及《民事诉讼法》第154条规定,当事人对管辖权异议裁定不服的可以上诉,所以原告可以针对C县法院作出的移送裁定提出上诉……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我们知道指定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以裁定方式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对某一案件行使管辖权。通常是案件通过移送的方式给下级人民法院,其中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是指定管辖有上诉权吗,下面中国辩护人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来为大家解答。
指定管辖是否有上诉权
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及《民事诉讼法》第154条规定,当事人对管辖权异议裁定不服的可以上诉,所以原告可以针对C县法院作出的移送裁定提出上诉。
第二种意见认为,提起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只能是被告,法律并未规定当事人对移送管辖裁定享有上诉权,不应当对法院依职权移送案件提出上诉。
编者赞同第一种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在被告未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情况下,法院依职权移送管辖时,应当允许原告提出管辖权异议。首先《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管辖权异议的提起主体是“当事人”应当包括原告。其次,在被告未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情况下,法院依职权移送管辖不符合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便于当事人诉讼,便于人民法院审理”的两便原则。
第二,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6条规定,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移送管辖的法条并没有规定原告对法院移送管辖裁定不能提出上诉。
第三,从法理角度看,管辖权异议虽然只是一个程序问题,但它实际上是案件审理的前置性程序,直接制约着案件能否尽快进入实体审理。法院移送管辖有可能出错,赋予原告上诉权,由二审法院对管辖权问题重新审查,有助于发现一审管辖错误,纠正错误管辖,同时有助于法院依法审理和当事人权利的正确行使。《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赋予被告享有管辖权异议上诉的权利,按照诉辩双方地位平等原则,同样应当赋予原告享有对案件管辖的异议、上诉权,合理保护原告的诉讼权利,维护程序正义。
裁定管辖的含义
裁定管辖是对法定管辖的补充和变通,它既可以弥补法定管辖的不足,又可以解决因管辖问题发生的争议,以便适应司法实践中复杂多变的情况。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移送管辖、指定管辖、管辖权的转移,都是通过裁定的方式来确定管辖法院的,都属于裁定管辖的范畴。其要件是:
1.移送案件的法院已经决定受理,即诉讼程序已经开始但未审结。在审查起诉期间发现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不产生移送问题;如果受诉人民法院已经对案件作出生效判决,也不发生移动管辖的问题。
2.移送案件的法院对本案无管辖权,必须移送。
3.受到移送机的法院认为自己也无管辖权的,不能再次移送。这时可能发生消极的管辖权争议,应当由共同的上级法院判决。上一级法院在未作出判决以前,该行政案件仍由受移送的法院管辖。
4.必须作出移送案件的裁定。受诉法院合议庭提出移送意见,报经法院院长批准之后裁定。受移送的法院不得拒收、退回或再自行移送。
5.法院在裁定移送之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但是,法律和司法解释都没有规定当事人对移送裁定有上诉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知道,指定管辖都是通过裁定的方式来确定管辖法院的,无论是哪种管辖方式,被告者都具有上诉的权利。而且根据相关条例,关于移送管辖的法条并没有规定原告对法院移送管辖裁定不能提出上诉。如果您还有其他不清楚的地方,请咨询中国辩护人的专业律师,他们会为您解答。